湖北“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武汉市江汉区作为武汉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承载区,正以人才为战略支点,通过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的深度融合,在支点建设中彰显“中心城区担当”。从人才引育、科创生态构建到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江汉区的实践路径既呼应了湖北“七大战略”的顶层设计,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以人才引领,构建“产才融合”的创新生态。江汉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义,通过打造“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将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绑定。例如,在建设金融强区过程中,依托600余家金融机构的集聚优势,江汉区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为突破口,推动金融人才与科创企业的双向赋能。还通过“先投后股”等项目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扎根江汉。此外,江汉区着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通过国家级产业园平台引育优质机构,形成“人才服务人才”的良性循环。例如,针对中小企业“智转数改”需求,该区推动产训评用一体的技能生态链建设,既提升现有人才的数字素养,又为新兴产业储备复合型人才。
以科创赋能,打造“数实融合”的转型高地。在实施科创引领战略中,江汉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场景优势,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一方面,通过重点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江汉实验室”、华中区块链融合创新中心等平台,吸引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研发人才协同攻关;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训练中心、低空经济中试基地等应用场景,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形成“以场景育人才,以人才拓场景”的闭环。拟于二季度筹备建设的数字产业孵化平台恒星科创园项目更是典型例证,该项目不仅提供智能办公空间,还通过“空中花园”等生态设计营造创新氛围,吸引科技企业与科研团队入驻,成为人才与产业共生的“创新雨林”。
以服务升级,重塑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磁场。作为服务业强区,江汉区以“235”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框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商贸物流领域,依托“鄂港通”“云纺链”等供应链平台,集聚物流规划、跨境贸易等专业人才,助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在文旅消费领域,通过汉口历史风貌区改造、国际酒店集群建设,吸引文化创意、品牌运营等跨界人才,打造文旅消费新标杆。值得一提的是,江汉区创新性提出“数据要素×”行动,推动金融、商贸等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例如,武商商圈智慧化升级,获评第二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商圈的运营效率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培育了一批懂数据、通产业的科技人才。
以生态优化,厚植“近悦远来”的发展沃土。江汉区通过“硬环境”与“软服务”双轮驱动,构建人才发展友好型生态。在空间载体上,实施老旧楼宇改造计划,打造创新楼宇与特色街区,为人才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创业空间;在政策支持上,依托武汉基金、深交所湖北基地等平台,构建“基金+基地+人才”的赋能模式,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同时,注重人文环境建设,赓续汉口历史文脉,将江汉路步行街等文化地标转化为人才社交与创意碰撞的活力空间,以文化魅力增强人才归属感。
江汉区的实践表明,支点建设的核心在于如何将人才“活水”激荡成支点建设新动能。通过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江汉区不仅为湖北建成中部崛起支点提供了“强引擎”,更探索出一条以人才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要素的集聚与协同,江汉区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产才共兴”的示范标杆。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