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掷粽子于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每年如此,以表示崇敬和怀念。除此之外,端午节的粽子还有驱赶蛟龙、功名得中等美好寓意。
曾经有这样的记载,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屈原,梦中人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粽子。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芦苇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红枣、葡萄干、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芦苇叶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制作过程
1、将粽叶4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软,粽叶不容易破损,捞起沥水。
2、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3小时,沥水,使粽子鲜香软糯。
3、葡萄干、红枣、绿豆等洗净,沥水。
4、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6、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小时,即可食用。
吃粽子的讲究
1、粽子不易消化,蒸热以后再吃;
2、粽子热量高,进食已杂豆类为佳肉类为次;
3、吃粽子时搭配蔬菜水果茶饮解腻;
4、不要把粽子当早餐或者宵夜来吃;
5、购买速冻粽子要良好保存,充分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