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法慢作!惠阳这款非遗美食靠坚守传统备受青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1:28:00    

  在最新公布的惠阳区非遗名录中,永湖镇惠州泰记食品厂申报的客家腐乳制作技艺入选。作为传统发酵美食,腐乳被誉为“中国奶酪”,不仅是国人餐桌上的佐餐佳肴,更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该厂的客家腐乳制作技艺历经百年传承,将微生物发酵智慧与客家饮食传统深度融合,在工业化浪潮中坚持守正创新,持续焕发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百年传承

  “泰兴腐乳”誉满港澳

  惠阳客家腐乳已有100多年制作历史。据介绍,清朝末期,惠阳客家腐乳技艺创始人黄兴隆在永湖镇经营“港栈”粮店。为了避免卖剩豆腐的浪费,他尝试制作广式腐乳。经过不断尝试,黄兴隆制作的腐乳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

  这项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在上世纪50年代,第四代传人黄新泰继承父业闯荡香港,凭借“水必善净、料必善实、工必善精、器必善洁、曲必善时、窖必善湿”的“六善”秘法,创立“泰兴”品牌,让“泰兴腐乳”誉满港澳。

  黄新泰的儿子黄汉平及儿媳骆艳芬跟父亲学习,掌握腐乳传统制作方法。上世纪90年代,夫妻俩回到深圳建厂投资,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生产的腐乳制品迅速在珠三角打开市场。2014年,两人回家乡开办惠州泰记食品厂,生产销售惠阳客家腐乳。

  古法慢作

  坚守传统制作技艺

  走进惠州泰记食品厂,循着扑鼻而来的豆浆鲜香味,记者来到制作车间,看到工人各自忙碌着:煮豆浆、隔豆渣、压水成型、划块、上筛……

黄汉平介绍客家腐乳制作技艺。

  黄汉平和妻子骆艳芬介绍了手工制作腐乳的10多个步骤。他们说,每一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时间和温度要掌握恰当。

  为保持传统手工技艺,车间延续使用不少老物件。“蛋白质怕高温,石磨在高速运转时不易发烫,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蛋白质不流失。”骆艳芬说,车间采用石磨磨豆是一大特色,番禺潭州白石所制石磨牙口牙纹较细,磨出的豆浆蛋白质含量高、杂质少,为豆腐乳的嫩滑口感奠定基础。

  点卤是制作豆腐乳至关重要的一环。当豆浆完成煮浆工序后,便迎来了决定豆腐质地与风味的点卤时刻。“我们用的卤水是磨豆浆沥出来的豆腐水,经放置一定时间利用自然界乳酸菌发酵成的酸水。”她介绍。酸水点卤巧妙利用毛霉菌嗜酸的特性,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生长,提高毛霉菌活性,促进腐乳发酵。

  一旁的压水成型区,工人们将豆腐倒入木制豆腐格,用布包裹好,再盖上木板。叠至六层后,用实木条做杆挂上石坨。压出多余水分后,即形成软硬适中的豆腐制品。“有的地方采用千斤顶,是一下子用力。但我们坚持用石坨,是渐进施法,可以造就腐乳的绵密质地。”骆艳芬说。

  他们坚持的传统做法还有以客家米酒浸润。通过6个月窖藏,大豆蛋白转化为氨基酸,形成独特鲜香。

  守正创新

  便携包装尝试俘获新生代

  当今时代,纯手工制作豆腐乳的工艺逐渐被现代化设备取代。

  惠阳客家腐乳之所以能成为惠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质。

工人分装切割好的豆腐。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骆艳芬介绍,在原料选取上,虽然有些地方的黄豆相对便宜,但他们考虑质量,仍选用东北的优质大豆。近年来,也有不少人看中腐乳生意,想投资做腐乳,提出用机器生产,大量进入市场。

  “我们的品牌能延续百年,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原则。”骆艳芬说,无论是采取机器规模生产,还是过程中加上催化剂、益生菌、酒精等,都与家族传承百年的传统做法背道而驰。“所以我们都谢绝了。”她说,他们真心希望把这种传统手工艺制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如今,泰兴腐乳也尝试通过拍摄制作视频、借助网购平台、开拓研学游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技艺,让小小客家腐乳走向更远的市场。同时,他们也关注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风向,准备采取便携式包装,满足年轻人的饮食习惯,让新生代感受传统技艺魅力。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魏东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