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校体测界又有新闻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群大学生集体“上书”求取消3000米跑,又引起大家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激烈讨论。这届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是体质太差还是体测太魔鬼?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大学运动,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通过体测?
还有学生吐槽:“体测前突击锻炼,结果跑完直接进校医院,这波不亏吗?”而最离谱的是,1989年男生1000米及格线还是3分55秒,到了2014年标准放宽到4分32秒,结果现在学生反而更难达标了?难道我们真的越吃越好越“弱不禁风”?
体测真有那么可怕吗?清华、同济这些国内高校早就把3000米纳入了必修课,但问题来了,为啥学生一提长跑就emo?有学生实测:女生15分钟跑完3000米才算及格,班里几乎没人能拿满分!更扎心的是,这成绩还和绩点、保研挂钩,这哪是体测?分明是“命运审判”。
但咱们也不能光看到吐槽,更不能一有学生叫苦就“一停了之”。国家卫健委都说了,要搞“体重管理年”行动,全民健身刻不容缓。体测的初衷是好的,就像游戏里的“日常任务”,督促你动起来。可问题是,现在很多学校搞“一刀切”,把体测当考试,把锻炼当任务,难怪学生抵触情绪这么高。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比如把3000米变成“选修项目”,给不爱跑步的同学提供游泳、羽毛球等替代方案;或者把体测成绩拆成日常锻炼+期末测试两部分,让运动真正融入生活。就像很多运动爱好者说的:“工作后才懂得健康有多重要!”

网络图片
说到底,体测不是目的,强健体魄才是王道。而年轻人别总把“脆弱”当借口,但也别让体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等咱们毕业工作,可没人再给咱安排“强制锻炼”了。所以,与其争论该不该取消,不如先激发起大家的运动兴趣,让大家动起来。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来源:第一现场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