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7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惠执业,何君尧受聘为惠州涉外法律服务特别顾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16:00    

  4月7日,受我市邀请,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何君尧率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一行到我市参访交流,并开展“涉外法治大讲堂”(第二期)活动。活动期间,何君尧受聘为我市涉外法律服务特别顾问,市律师协会与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贸促会、惠州仲裁委、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市律师协会有关领导以及我市部分涉外律师、商(协)会、企业代表共70余人参加活动。

  实施“粤律工程”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

  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下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我市“涉外法治大讲堂”(第二期)中,何君尧深入解读了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精神,系统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构建涉外法律服务“基建”的紧迫性与战略意义。

  何君尧表示,推进涉外法治建设需要重点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育,涉外法律服务人员应当重点提升跨境争议解决、仲裁裁决执行、判决跨境承认与执行以及法律查明机制等核心领域的专业能力。结合自身执业经验,何君尧建议通过构建系统的涉外法律知识体系、深化企业实践锻炼、拓展国际交流考察等多元化路径,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发展潜力。

  惠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据不完全统计,有4000余家港澳企业在惠州发展,旅居香港的惠州籍乡亲达100多万人,平均每7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祖籍惠州。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涉外法律服务与交流合作需求旺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仲裁法治研究中心、大亚湾国际仲裁中心等涉外法治工作平台,实施“粤律工程”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引入7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惠执业,培育了卓凡、伟伦、宝晟等具有较强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

  此次邀请何君尧主讲“涉外法治大讲堂”,是我市深化涉外法治实践、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的具体举措,为我市法律服务行业注入新理念、新动能,为香港、惠州两地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与交流合作带来更多机会与可能。

  参加活动人员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我市企业、相关部门及法律服务从业者带来前沿行业视角和实用发展策略。

  推动惠港两地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

  据悉,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旨在推动香港法律界公益事务,助力业界投身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同时注重青年法律人才的培养。

  根据市律师协会与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定期、多形式线上线下交流机制,不定期联合举办考察交流活动。市律协支持和鼓励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在惠州设立办公室,鼓励惠州涉外律师加入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承诺优先推荐和吸纳在惠州执业的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会员加入粤港澳律师人才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律师人才库和涉外律师人才库、国际商贸法律服务中心,协助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申请惠州市政府提供的人才优惠政策待遇。此外,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也将大力协助惠州涉外律师“走出去”。

  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当前,惠州正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强化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这对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应积极学习香港同行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先进经验和专业能力,主动参与法律咨询、商事仲裁、跨境法律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外法律事务实践,加强与港澳同行对话交流,努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将自身打造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更好服务我市企业“走出去”和外部企业“引进来”,为我市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力量。期待香港法律机构来我市探索共建联营律师事务所,推动两地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互通共享,共同为大湾区企业提供跨境法律服务支持。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