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守正创新 构建“五维”教育教学改革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3:39:00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坚守“立德树人”和“守正创新”初心,强化教育教学顶层设计,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学院科学制定教育教学发展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入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教学创新。围绕“新文科+数智化”双核驱动战略,打造课程思政立体化创新、教学体系动态化重构、师资发展生态化培育、产教融合协同化运转、实训平台多元化整合的“五维”教育教学改革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生态,取得积极成效。

课程思政立体化创新。学院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依托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借助新华网融媒体资源及权威专家资源,共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每门课程都有课程思政案例,定期汇编出版课程思政案例集;多个课程思政研究项目获立项,多项课程思政获教学竞赛奖。任课教师充分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目标,使学生成长为心系国家民族和社会、有时代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体系动态化重构。学院以“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为核心,通过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体系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跨学科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等教学模块的内容重构;加大慕课、微课等在线资源开发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推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展,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增加实践类课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开设微专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全方位支持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和课程的建设。通过“案例推演—政策辩论—实景模拟”三段式教学,实现课堂互动率大幅提升;严控课程质量,建立“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督导诊断”质量监测机制。近年来,经济学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工商管理获评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微观经济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学”获评省级一流课程;获省级智慧课程建设立项2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15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师资发展生态化培育。学院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改革措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开展新入职教师宣誓等形式,筑牢教师职业道德根基;实施“名师领航-青教启航”双工程,定期组织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经验共享;定期举办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倡导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将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支持教师开发基于科研成果的实验课程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实用的学习资源。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全省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项,获全国优秀案例2项,获批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2项,出版教材2部、专著18部。

产教融合协同化运转。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任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教育模式,强化资源共享,打造高效协同的合作机制。与太平洋证券等企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共建科研实验室,开展多层次课题研究;构建“名师示范+行业导师”协同授课模式,引入红塔证券投教讲师为学生开设必修课,纳入学校学分制管理。组建学科竞赛导师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学业导师制,在学习规划、科学研究、职业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近年来,在各类重点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400余项,与3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获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余项。

实训平台多元化整合。学院坚持“服务教学、支撑竞赛、反哺科研”的建设理念,打造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式实验基地。建有经济统计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经济行为实验室、会计实训室、工商管理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和科研数据中心,配有会计综合模拟平台、企业模拟经营平台等实习实训平台,为一流专业建设与人才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围绕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积极搭建“虚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企业模拟经营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开设“会计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有力支撑学院课程和专业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实践、“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双认证的综合实践模式;建设科研数据中心,开通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等资源平台,搭建CEDS研究平台,学院师生科研成果实现了大幅突破。5年来,建成国家级实习实训平台5个、省级实习实训平台10个,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60余项。 (熊云飚 屈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