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
“平台利用算法控制站点配送量,不允许人效(人效=站点总单量/骑手数)超过35单。”一名某外卖平台加盟站站长向记者介绍,以专送骑手每单5元至7元,人均每天跑35单为例计算,即使全勤跑满30天,加上各种奖励费用,一个月到手收入只有七千多元。“有些专送骑手在熟悉路况和内在窍门后,又会再转行当众包骑手,每单虽然只有3元至4元,但单量不受限制,抢到的也多是不用爬楼的近单。”这名站长说,但是算法就像如来神掌,任凭你会七十二变,却依然被其束缚。
有网络,好生活。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伴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比如,当前打开手机,各种APP可谓琳琅满目。在此情况下,算法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客观而言,算法在提高效率、优化处理过程、支持决策制定、加强数据安全、促进自动化、精确化搜索结果等方面,近年来的重要作用也已经进一步显现。
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围绕算法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比如,“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传播失真等乱象,就让人们为之头疼不已。被“硬控”、被“算计”、被“捆绑”,甚至也已经成为现实中很多人们对算法的深切感受。毋庸置疑,科技进步要为人类造福,科技成果要为群众共享。无论如何,算法都不能成为脱缰野马,衍生将压榨普通劳动者美化成“技术派单”、把个性化服务消费者异化成大数据杀熟等乱象。从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角度来说,加强算法治理已刻不容缓。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关键还在于解决问题。抽丝剥茧,可以发现算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根源并不在算法本身,而在算法背后的使用者身上。只有给“算法应用”立规矩、划红线,才能确保算法不被滥用。事实上,早在2022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已经联合印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强调保障算法服务中用户的知情权,并指出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不得实施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督管理的行为。
要做的还有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算法已经成为网络平台生存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基础应用支撑,也是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情况下,必须秉持“算法向上向善”理念,坚持高效可用、安全可靠、透明可知、自主可控的原则,保障内容推荐的公平性、透明性、多样性。要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让相关规章制度起到有效作用,推动算法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也应完善相关规则,进一步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为其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合法合规、健康可持续的职业生态。(杨飞)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