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董梦杭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老龄事业正从“基础保障”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重庆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市之一,并呈现出基数大、失能多、增速快的特点。这既对重庆发展银发经济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也为重庆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新空间新维度。从战略地位看,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具备链接东盟康养资源、辐射中西部老年市场的枢纽功能;从产业基础看,重庆拥有176家医养结合机构、5.2万张医养床位,建成1695个老年食堂、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0912个;从创新动能看,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等在此落地,形成改革创新先发优势;从开放能级看,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适老产品年进出口额动能显著。独特的战略位势、产业积淀与改革基因,使重庆有需求、有条件、有能力打造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
产业维度:锻造适老智造“新硬核”。紧扣国家发展银发经济战略部署,以“技术攻关、集群跃升、标准引领”三维突破构建适老产业新生态。一是突破硬核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养老场景深度融合,重点开发智能监测设备、远程照护系统等适老产品,支持长安汽车等链主企业攻关无障碍出行汽车等关键技术。二是壮大产业集群。依托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规划建设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推动智能护理机器人、中医药康养基地等项目落地,形成“智能制造+数字服务+生态旅居”融合发展的产业矩阵。三是制定行业标准。制定适老化智能设备技术规范,探索建立老年健康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标准,实施养老服务质量全流程认证体系。
空间维度:绘制全域协同“新图谱”。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特殊市情,以“极核引领—轴线联动—节点织网”重塑银发经济空间布局。一是做强核心引擎,强化主城都市区引领作用。聚焦主城都市区产业基础雄厚、资源集聚的优势,打造银发经济核心增长极。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智慧康养、康复辅具、老年医疗等产业,推进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与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合,建设“渝悦养老”示范带。二是激活特色轴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立足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鲜明的银发经济轴线。在渝东北布局生态康养产业带,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建设旅居型养老机构;在渝东南发展中医药康养、民族医药旅游等业态,打造国家级银发经济特色园区;在沿长江、乌江等轴线布局老年文旅项目,开发“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线路。三是夯实节点支撑,打造养老服务圈。以社区和乡村为基本单元,紧盯“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完善基层服务节点功能。在城市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站点、街镇养老服务中心,推广“养老+物业+社区”模式,发展助餐、助浴等嵌入式服务;在农村地区,实施“互助养老”工程,依托乡镇敬老院建设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
数字维度:开辟智慧康养“新范式”。抢抓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机遇,以“数据驱动—终端重构—服务再造”三阶跃升开辟智慧康养新范式。一要激活数据要素,构建全域健康管理中枢。依托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构建“1个数字底座+3级治理体系+N个应用场景”的数据流通生态;试点“区块链+健康档案”模式,实现电子病历、体检报告等数据的跨域可信共享;通过DeepSeek等大模型训练的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联动基层卫生机构开展主动干预,提前预测急症疾病发病风险。二要构建适老智能终端矩阵,实施“银发触网”工程。开展“银发触网”专项行动,构建“毫米波雷达+柔性传感+无感交互”的适老化终端体系;在城市社区推广搭载NLP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药盒,通过图像识别自动生成用药日志,解决老年患者的漏服问题;在农村地区建立“市级补贴+区县配套+企业让利”的终端普及机制,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智能设备精准覆盖。三要重塑智慧服务生态,打造三级智能服务体系。市级层面建设银发经济数字孪生平台,集成养老服务资源热力图、需求预测模型等工具,实现康养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社区层面推广“时间银行”区块链系统,累计存储志愿服务时长,形成“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互助循环;家庭层面试点“AI管家”全托管模式,通过智能微波康养传感器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利用VR技术开展康复训练。
改革维度:打造攻坚试点“新标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契机,聚焦“政策供给—资本赋能—监管创新”三项突破,为全国银发经济改革创新提供实践范例。一要构建全要素政策支持体系。通过“财政+金融+土地”多维发力,激发市场活力;整合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与金融倾斜资源,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实行“两证合一”审批;优先保障银发经济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把闲置场地改造为养老设施,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破解“用地难”问题。二要创新全周期金融供给。推出“银发安享贷”“医养结合专项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支持养老机构扩容升级;探索“养老信托+保险”模式,开发以房养老、养老目标基金等财富管理工具;开发适老版手机银行App,优化“渝悦养老”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助餐、健康管理等场景“一键触达”。三要建立良性监管审核机制。构建银发经济信用评价模型,对养老机构实施“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联合公安、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养老诈骗联防联控平台,重点开展养老诈骗专项整治;探索“沙盒监管”试点,在智慧养老、康复辅具租赁等新兴领域设立创新试验区,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试错。
开放维度:畅通国际合作“新通道”。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战略支点优势,以“通道赋能—技术协同—标准输出”三项突破,打造银发经济开放型发展范式。一要建设中国—东盟康养产业走廊。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建立适老产品跨境快检互认机制,推动智能护理床等“重庆造”产品在东南亚市占率实现较大突破;联合淡马锡集团共建中新数字康养城,试点中医药理疗服务跨境数据流动,探索医保结算互通模式。二要打造中欧技术共享平台。设立中欧智能康养联合创新中心,引进德国柔性机器人技术本土化生产外骨骼设备,联合荷兰博组客公司在渝打造10个社区护理标准化示范点;依托自贸试验区推动适老化设计标准转化,建成基于BIM技术的全龄友好社区数字平台。三要构建国际标准话语体系。制定智慧养老物联网通信协议国际标准,推动“渝悦养老”服务模式纳入联合国老龄政策建议库,实现“重庆方案”向“国际标准”的跨越升级。
(作者系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价值利益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24NDYB1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