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3:33:00

反对者在此前的听证会上指出,相关举措实质上是一种变相关税,将推高消费品价格,扰乱贸易流畅性,并可能对美国港口的运营造成负面影响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编辑 | 苏琦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公告称,在长达一年的“301调查”之后,美国最终决定对与中国有关的船舶及港口设备征收港口费和关税。该费用将按每次美国航程收取,而不是按每次停靠美国港口收取,这与2月宣布的最初计划不同,该计划是就船只停靠的每个港口收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对任何特定船只,该费用每年最多征收五次。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中国造船业占全球商用货船的比例从1999年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一半以上。特朗普政府这一举措的目的就是重振美国造船业,并应对中国在全球海运、物流及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将在六个月后开始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按每次美国航程征收每净吨50美元的费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年的费用将增加每净吨30美元。对于中国建造船只的非中国运营商,将按净吨位或集装箱数量收费,六个月后起征点为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增加每净吨5美元或按比例增加集装箱费用。 从中国驶往美国的船只通常平均运载约1.2万个40英尺集装箱,当前船队和订单中中国船舶所占比重很大。海运作为全球贸易的命脉,承载了从原油到零售商品的运输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业内人士对《财经》表示,这是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贸易冲突中又开辟的一条新战线,但最终目的都是要打压中国,促使制造业回归美国。 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就美国关税的谈判中向各国施压,要求他们限制与中国的贸易。数十个国家正寻求减免特朗普对其施加的历史性关税。作为交换条件,美方将要求这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以确保中方不会找到规避美国关税的途径。 根据USTR发布的声明,此项政策源于2024年3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国际机械师与航空航天工人协会(IAM)等五家美国全国性工会联合提交的301条款请愿书,指控中国通过政策和实践在海运、物流及造船领域谋求主导地位,损害美国相关产业利益。USTR随后展开为期一年的调查,召开公开听证会和收集公众意见。 根据Gavekal Research公司的数据,按重量计算,美国近80%的对外贸易是通过船舶运输的,但只有不到2%由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运输。新征收费用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美国造船业的复兴,特别是商用船舶的建造能力,以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USTR强调,此举旨在平衡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与尽量减少对美国出口商的干扰,同时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鼓励投资美国本土造船。 USTR在其所谓的调查结论中声称,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是通过政府的高度控制得以实现,不仅排挤了外国企业,剥夺了市场化企业和工人的商业机会,还削弱了竞争,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进而威胁美国的经济安全。基于此,USTR认为中国的行为“不合理”且“对美国商务构成负担或限制”,符合《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Section 301 of the Trade Act of 1974)的可采取行动标准。从亚洲出发的典型航程平均涉及停靠四个美国港口。摄/金焱据全球物流公司Flexport的首席执行官瑞安·彼得森估计,大型航运公司的每个航次通常会在两到三个美国港口停靠。这一对与中国有关的船舶及港口设备征收港口费和关税的举措将扰乱国际运输,给已经在努力应对特朗普各种关税提案的企业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 中国航运公司将受到打击,因其船队几乎全部由中国船厂建造。不过,即使是世界两大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公司(MSC)与马士基航运公司(Maersk)也难以置身事外。航运数据提供商Alphaliner的数据显示,这两家公司的在役船队中,约四分之一是在中国建造的,而其在建订单中,对中国船厂的依赖则更为显著。MSC有超过90%的新船订单交由中方承建,马士基这一比例也超过七成。由此推算,两家公司面临的“入港税”将随对中依赖程度上升而水涨船高。 据信美国的新政策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25年10月起按净吨位收费,对中国建造或所有的船舶,根据其在美国港口的每次航行按净吨位收取费用,费用标准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提高。集装箱船及汽车运输船有特别费用,对运营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按净吨位或集装箱数量收取费用,同样逐年递增。此外,为鼓励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对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将根据其运载能力加收费用。初始免收费期:在政策实施的前180天,相关费用定为0美元,以平衡对美国出口商的潜在影响并为行业调整预留时间。 2028年4月起为第二阶段,开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限制。为激励美国建造的LNG运输船,将对使用外国建造船舶运输LNG施加有限限制。这些限制将在未来22年内逐步加强。长期目标:通过逐年递增的限制,逐步减少对外国LNG船舶的依赖,增强美国在这一全球关键能源出口领域的自主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相信,中国在全球海运领域的强势地位导致美国对中国过度依赖。事实上,中国在全球造船和航运市场的领先地位得益于长期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美国此次行动显然意在通过经济手段重新塑造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 在此政策出台前,Alphaliner航运分析师勒奥斯蒂克(Mael Pape-Leostic)指出,各大船公司仍持续向中国船厂下单。包括MSC、达飞(CMA CGM)与长荣(Evergreen)分别在今年2月和3月在中国订购“巨无霸”级船舶。 美国造船业在过去几十年逐渐从商用船舶转向海军合同,竞争力显著下降。此次新政被视为对这一现状的直接回应,意在通过经济激励和限制措施,恢复美国本土造船业的活力。反对者则在2025年3月的听证会上指出,这一举措实质上是一种变相关税,将推高消费品价格,扰乱贸易流畅性,并可能对美国港口的运营造成负面影响。航运业人士还表示,中国在过去20年通过大规模投资和技术进步建立的行业优势,单靠征收费用难以迅速扭转。 此外,USTR还计划针对港口起重机及其他货物装卸设备提出关税建议,并已根据总统的《海事行政命令》(the President’s Maritime Executive Order)启动公众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8日。
责编 | 张生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