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说“小毛病”,你知道是怎么定义的吗?又要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呢?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防融合分会联合编撰的《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
常见轻微病症在中国的定义为症状持续时间短、呈自限性、无需或只需短期随访、可通过最低限度治疗即可缓解的症状或疾病。这些疾病或症状通常可以通过自我护理或简单的非处方药物治疗而好转,例如普通感冒发热、头痛、足癣等。
专家介绍,《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集结了来自全科、药学、呼吸、消化、皮肤、儿科、耳鼻喉、疼痛、口腔等多个医疗领域的专家观点和权威文献,旨在明确常见轻微病症的定义和范围,并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药店和患者对常见轻微病症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此前,国内对于常见轻微病症,并未建立统一的定义和管理路径。国外研究显示,常见轻微病症在门急诊总就诊量中有很高的占比,给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社区药店充分管理这类健康问题,能够获得显著的成本效益。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教授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建立常见轻微病症的学术概念。这份共识的发布,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重要成果。
不久前,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正式在京成立。科赴中国与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就积极支持协会开展科普传播、探索建立协作机制、促进能力提升、加强相关研究等相关工作与协会达成共识。科赴亚太区总裁谢冰说,科赴深知做好常见轻微病症管理,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尤为关键,对于社区、医疗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也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杨悦教授表示,倡导自我健康管理是希望帮助每个人和家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吸收健康知识、了解日常病症的应对和预防方式、获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支持工具,同时也有助于减缓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与健康服务资源有限的矛盾。而要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提升,需要公共卫生、临床、药学、健康传播和产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