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除了变成大号玩具,机器狗实现巡检、灾后救援、文旅场景功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3:53:00    

机器狗除了成为可以出门遛弯的“大号玩具”,还能做什么?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2018年,云深处旗下绝影pro机器人问世,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的四足机器人;2021年云深处发布绝影X20、绝影 Lite,在国内首次实现机器狗全自主巡检变电站;2023年,绝影X30四足机器人发布,首次将作业温度拓展到-20℃至55℃范围,成为业界首款具备极端环境作业的四足机器人。

近期,南方都市报“走进未来产业”调研团队来到杭州六小龙之一——云深处科技。

从浙大实验室跑出的机器人

从云深处科技的前台穿过一扇感应门后,大大小小的机器狗和机器关节设备摆放在展厅中。南都调研团队在走访当天,客户、学生、媒体、政府单位人员将小小的展厅挤得水泄不通,云深处媒体经理孟媛透露,自今年春节“杭州六小龙”出圈后,每天展厅里都挤满了人,当天预约到访的团队就有四十多批,有人来参观学习,有人来寻找机器人与自己所在领域结合发展的可能性。

展厅中云深处机器狗被围观。

到了产品展演环节,云深处旗舰产品“山猫”“绝影”系列机器狗在人群的包围下灵活走动、转圈、避障,有时也走向门外的绿地,机器狗在绿地上稳步攀爬上楼梯又下楼梯,快速在草地上冲刺、跳跃,展厅门前的绿地因机器人演示频繁踩踏已变成光秃秃的一片。云深处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块介于云深处所在的大楼与宦塘河之间的草坪已成为了机器人的训练场。

机器狗训练的草地。

“刚开始,河道管理员不允许云深处在绿地里测试。街道办了解情况后,便主动介入协调,还在绿地两边搭设了围栏,将绿地变成了一块专门的训练场,并不定期恢复草被,解决了云深处就近户外训练机器人的需求。”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曾这样介绍这块绿地的来源。

云深处技术支持工程师陈伟透露,杭州市政府除了提供实验场地以外,从初创到现在的每个阶段都在做相应的政策扶持。“像我们的办公地点,我们最开始是在浙大附近,后来这边修好以后,政府直接就提供了这个大楼,也相应给到了一些减免的政策,让我们可以专心研发。”

公开资料显示,云深处科技由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工程师学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秋国于2017年创办,在创办的8年间,云深处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交付,朱秋国也带着团队完成了从校园到企业的产学研衔接。

朱秋国本硕博期间均就读于浙江大学,本科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阶段学习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同时期学习的专业给了他交叉学科的综合视野。在硕士与博士期间他主要研究领域是双足仿人机器人,并在期间参与了双足乒乓机器人“悟空”的研制工作。当时,“悟空”机器人实现了与人类球员在一张乒乓球台的两侧打得有来有回,引发了业界的关注,这一经历更加坚定了他研究机器人的信心,毕业后朱秋国决定留校进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

2017年,朱秋国成立了云深处科技,此前在接受杭州资本采访时他曾提到,成立云深处后自己一直记着导师的一个寄语——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我们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不仅是实验室里科学研究的载体,更要在人类的现实生产生活中创造更大价值。”创立至今,云深处已经发布了绝影pro四足机器人、行业级应用机器人绝影X10、绝影mini、绝影lite、绝影X30等四足机器人。另外,云深处还发布了超高扭矩、行业应用级、高防护机器人关节J80和J100。据透露,今年年内,云深处还会发布其他机器人产品。

除了朱秋国所在的浙江大学以外,近些年来,云深处逐渐成为了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企业,囊括了来自北大、浙大、哈工大、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纽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博士组成公司核心团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不断展现竞争力。

出海新加坡拿下关键订单

2024年,一场由新加坡能源集团发起的竞标活动引起了全世界机器人厂商的关注。彼时为了在电力隧道中更好完成巡检任务,新加坡能源集团向全世界征集智能机器人,参与这场竞标的不乏波士顿动力这样的巨头厂商。然而最终中标的却是一款名为绝影X30的机器狗。

这款机器狗就来自云深处。2024年12月,云深处与官方合作伙伴Eastern Green Power深度合作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团的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据悉,在新加坡总长40公里的地下电力传输电缆隧道中穿梭时,由绝影X30转变而来的“SPock”机器狗能实时追踪来确保检查的全面高效。除了替代运维人员进行智能巡检之外,机器狗还可以监测到人类肉眼不易察觉的异常,例如水渍或裂缝等,这些隐患将引发供电故障甚至酿成严重事故。当发现隧道墙壁温度较低时,携带的热成像仪的SPock则会通过隧道墙壁温度识别可能存在的裂缝或渗水。

据估算,随着SPock更广泛的部署,该集团每年将节省超过480小时的人工隧道检查时间。另外,如果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SPock可以作为第一响应者,在无需人员进入的情况下,评估情况并提供实时更新,同时应急小组赶往现场。

由绝影X30转变的“SPock”机器狗在电力隧道中作业。

孟媛透露,除了新加坡,目前云深处的海外客户遍布日韩、德国、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海外的项目也和国内有所不同。“海外的项目标准也和国内不太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存在,所以这也要求了企业产品要有一定的竞争力才能成功落地。”

更早前在2024年6月,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多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中,消防总队与云深处联合提供的“四足机器人应急消防解决方案”,绝影X30机器狗就曾发挥巨大作用。

在演习现场,特大暴雨导致江水倒灌发生严重内涝,一厂房发生剧烈爆炸燃烧,引燃含有油品和危化品的仓库,火势蔓延,威胁厂区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机器狗实现了协同无人机开展全面侦查,通过搭载的双光云台与气体探测器侦查火场温度、辐射热强度、有毒有害气体及障碍物情况等,为救援人员提供宝贵信息。

救援演习中的X30机器狗。

目前,绝影X30机器狗已具备自主 “闪避”技能,在执行工作任务时能识别突然靠近的人类和障碍物并自主躲闪避让,减少机器狗与人类或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碰撞。这项技术将使机器狗与人类的交互更加安全,提升机器狗巡检等长期运维工作质量。另外,在户外应急、搬运应急物资等业内关注探索的场景,绝影X30机器狗也在不断进行突破,目前工作负载可背负20公斤重量,极限负载85公斤。

机器狗发力文旅、科研等多场景

谈及多款产品的应用场景,云深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提到,目前云深处的主要客户都集中在B端如电力、消防等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用户对机器人的需求有着很大差异。以电力项目巡检为例,会要求机器人在识别表计数据时正确率达到极高才算合格,但换个领域具体要求又不同,这些都需要走出实验室去发现。

孟媛向南都记者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走出实验室去发现”经历。最初云深处的机器狗与广东的一家电网企业进行行业项目时,通体都是黑色的外形。到了电站工作现场配合上当地炎热的天气,黑色机器狗因温度过高会影响机器人的工作运行,工程师在现场就将机器狗的黑色外壳全部磨掉,这个“发现”后来也一直影响着云深处的机器狗,直到现在大部分产品的外壳都是浅色系。

最近,云深处正在开发更多新的机器狗应用场景。被云深处内部称为“大狗”的绝影X30 pro四足机器人主要针对电站、工厂、管廊巡检、应急救援、消防侦查等多领域核心诉求;被称为“小狗”的绝影Lite3除了被用户买去用在教育科研领域,最近也经常出现在大众活动中。“因为它自身比较灵巧,自重也很轻,能做很多酷炫动作。”孟媛透露。

另外,云深处还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名为山猫的“中狗”轮足机器人,山猫与其他机器人的差异除了体型以外,其轮足的设置使其在平稳的地面场景中能展现更快的速度,同时也能实现在崎岖的野外地形下回旋式地翻山越岭。

山猫轮足机器人。

今年春节,云深处也与湖北文旅共同开发了文旅方面的合作场景,机器狗进驻景区既配合民族音乐做相关景区节目表演,又在景区做巡检,搬运物资等工作。

另外,据陈伟透露,今年春节杭州六小龙热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来到云深处,探讨更多机器人和业务合作的可能,比如云深处正与蒋村社区探索用机器狗做社区配送、巡逻等场景,一些机器狗也出现在了展会活动现场,实现给过往的展会观众送咖啡的工作。

在规模上,目前云深处在巡检场景中的市占率达到85%以上,机器人相关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也在行业里面排名靠前。据悉,截至目前云深处在全国29个省市有着400多个落地项目。

【走访观察】

杭州“六小龙”凭啥出圈

从杭州萧山机场下机驶向云深处所在的西湖区,一路上各类科技公司的牌子时不时在高架两旁出现。今年以来,当DeepSeek搅动大模型市场格局时,同城的五家独角兽企业——宇树科技、杭州游科互动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也被一并带火,它们被统称为“杭州六小龙”。

在路上,的哥和南都记者聊起杭州为何能跑出“六小龙”时,分享了自己在杭州跑政府部门的经历,据他描述,自己在做另一份工作时曾跑过餐饮业的工商执照,一天内就能在杭州跑完全流程,当时不以为然,但对比自己此前在某一线城市的经历才知道“一天内跑完”是怎样的速度。

谈起这一波“杭州六小龙”热,云深处的工作人员也不断地提到政府对潜力企业的“耐心资本”特点。孟媛提到,在云深处的创业初期,政府已经关注到公司的潜力,会及时地询问企业需要什么扶持和帮助,会专人对接指导企业填报申请相关企业称号的文件,同时也会给到资金扶持。

公开资料显示,在产业体系上,杭州早早跳出“产业舒适区”,从2017年就开始成立之江实验室,2022年也在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逐渐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新架构。在营商环境上,有网友这样点评:“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答应你的政府补助,按约定时间自动打款,无需你再去问、再去催、再去请吃饭”“事办完,政府部门的人就消失,有事你找我,没事自动消失”……

在产学研协同上,去年杭州也开始布局环高校环大装置科创生态圈建设,构建“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的协同创新模式,首批启动的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就涵盖了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院所,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将从这些圈层走出。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告诉南都记者,杭州六小龙的出圈并非偶然。杭州是最早在AI领域中下力气的城市,2014年就制定了全市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相关政策和战略布局,在当时就智慧地选择错位深圳的硬件制造,在软件和算法方面下功夫。二是杭州政府在营商环境的改造上特别到位,即“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同时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扶持和各项补贴上都给得快且到位,这一点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另外宋丁也提到,杭州六小龙的这波出圈也得益于杭州在宣传方面的“张扬”气质。“比如深圳早在2013年就首创针对应届来深求职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的政策,但深圳会比较低调,杭州2023年推出这个类似的计划时就有在广泛宣传,这个信息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人才招揽也特别有优势。”

宋丁也呼吁大家可以把眼光投向“六小龙”以外的优秀企业。“比如在深圳,像宇树科技这样量级的机器人企业也有很多,同时深圳机器人企业的资金背景、数量方面也有优势,在技术上不存在太大的代差。”

出品:南方都市报政商数据新闻部、上海新闻部

统筹:甄芹 马宁宁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马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