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灵台县西大街社区的小广场上,一张长桌旁围满了居民。大家围绕低保、小区环境、停车难、养老服务、惠民政策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网格员周一萍则手把手教居民马利生用手机缴纳医保。“以前跑社区得花半天时间,现在下楼遛弯就能办事。”马利生感慨道。这一幕,正是灵台县创新推行“流动办公桌”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缩影。
“移动+错时”,服务从“被动等”到“主动送”
灵台县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将办公桌“搬”进小区院落,每月利用社区活动在各社区网格轮流驻点,提供低保申请、就业登记、政策咨询等20余项服务,并针对“上班族”推出周末错时办公。居民王杰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困难人员认定材料提交,“过去跑三趟,现在十分钟,这才是家门口的便民速度!”王杰说。

“办事+议事”,小桌子化身共治“枢纽站”
“流动办公桌”不仅是办事窗口,更是民情收集站。工作人员通过“拉家常”记录居民诉求,并联动“逢四说事”机制,将问题纳入每周四的线上线下协商会。例如,灵台县碑子沟社区装修垃圾乱堆问题,经“随手拍”上传至“码上办”系统后,社区通过联席会议,联合住建、物业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日报日清”。2024年以来,该模式累计解决楼顶漏水、供暖改造等难题118件,办结率达98.9%。
“专业+温情”,多元力量织密幸福网
灵台县为“流动办公桌”注入多元服务内核:执业律师驻点解答法律纠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筛查,“爱心妈妈”团队结对帮扶困境儿童。空巢老人张奶奶通过移动体检发现了高血压隐患,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魏洺则在“爱心妈妈”焦倩倩的陪伴下重展笑颜。此外,“法律明白人”以情景剧形式讲解反诈知识,让防范意识深入民心。
“数字+人文”,治理蝶变书写“枫桥新篇”
灵台县城市社区依托“码上办”系统与“流动办公桌”的线上线下联动,构建起“即时响应-精准分派-协同处置-满意度回访”闭环机制。居民扫码提交诉求后,数据自动流转至责任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实现“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2024年,全县通过该模式化解矛盾纠纷640件,开展政策宣讲260场,促成就业意向380人。
灵台县西大街社区负责人焦倩倩表示,下一步将拓展“流动办公桌”场景,嵌入AI智能导办、远程医疗咨询等功能,以“小支点”激发社区治理“大能量”,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温暖注脚。
从“坐等上门”到“送服务上门”,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灵台县用一张“会行走”的办公桌,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与智慧的“幸福答卷”。(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曹红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