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亚辉 孟蕾
解放路派出所地处老城区的繁华地段,警情复杂。这样的背景下,由王秀丽副所长带领的第三班组,不仅收获了群众的好评,还荣获“优秀班组”的称号。这背后有什么秘诀呢?

从警17年的王秀丽,用女性的敏锐为警务工作注入了力量。她带领的6名民警、4名辅警,把“灵敏处置”理念融入每个环节,让警务工作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首接+网格”快速到场解烦忧
“群众的事等不得,慢不得。”这是王秀丽带班的工作信条。通过创新“首接+网格”联动机制,他们实现了警情处置的“三快”响应——快速到场、快速处置、快速反馈。

“‘首接负责制’是让每个警情都有‘责任人’,办事的群众从始至终都由同一位‘熟面孔’对接,既保证了服务的连贯性,也让群众感受到温暖。”王秀丽解释道。对此,班组建立“首接民警-网格员”点对点联系群,确保警情信息第一时间双向畅通。上个月,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一独居老人家中水电异常,便立马联系了社区民警冷冰,两方合力,当天便解决了问题。

“快”的背后是扎实的群众工作。每位首接民警对自己辖区的重点人员、风险隐患都了如指掌。王珊珊的警务通里存着辖区重点独居老人的健康档案,冷冰的手机备忘录记满了各小区物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这些日常积累,让每一次出警都更有针对性、更高效。“首接+网格”机制就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用速度传递温度,用专业守护平安。
“闭环调解”源头化解见真章
“辖区新旧交替,矛盾也多样,绝不能用单一的调解机制。”王秀丽介绍,秉持着“解决到根”的原则,第三班组形成了独有的闭环纠纷警情化解机制。

民警们分工明确、配合紧密。首先,治安警潘嘉亮、李力申会第一时间固定证据,把好“事实关”;与此同时,社区民警冷冰、王姗姗立即走访居委会、网格员,摸清矛盾的来龙去脉;掌握这些情况后,王秀丽就会统筹研判,找准调解的突破口。
但这仅仅是开始。调解成功后,班组会建立“一案一档”跟踪机制,定期回访。
在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时,他们通过与居委会交流发现,虽然夫妻双方争执不休,但都对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掌握这一关键点后,王秀丽以此为突破口展开调解。“你们都是爱孩子的父母,孩子最需要的是完整的爱。”王秀丽一语道破问题的核心。经过耐心疏导,夫妻双方最终达成和解,重点就子女抚养问题制定了详细方案。
一个月后回访显示,双方不仅落实了抚养协议,关系也明显改善,居委会的“调解观察员”,也定期向民警反馈情况。

至此,这起纠纷实现了从“接警-调解-回访-巩固”的全流程闭环化解,真正做到了“矛盾解决到根”。
“辖区里的每起矛盾纠纷,我们都不懈怠,力求通过闭环化解机制,深挖根源,用真心与耐心,让矛盾永不复返。”王秀丽说道。
“同心同治” 默契配合练就本领
“独木不成林”,仅靠一个人难以支撑起整个集体的优秀。“救助类警情好办,可遇到复杂的打架斗殴等突发案件,团队的默契配合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让班组在处置警情时能够快速响应,王秀丽都会定期进行讲解演练。

“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做的是……”会议室里,王秀丽正拿着一个持刀伤人案的卷宗为大家讲解。她仔细分析着每个处置环节:如何分工站位、控制场面、保护群众。“冷冰负责正面沟通;潘嘉亮和李力申,你们有着多年的治安经验,可以从侧面包抄;于宵晖和王姗姗,你俩带领辅警注意保护围观群众。”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出示意图,还要求大家做出实战反应。

这样的案例讲解和演练每周都有。有时是复盘之前的警情,有时是学习其他单位的优秀案例。“这种最危险、最复杂的案子我们都了然于胸,那其他警情处理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民警老潘说道。
上个月处理辖区一起醉酒闹事警情时,大家便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控制当事人、疏散群众、收集证据,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很快化解了事态。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训练,让这支队伍在面对各类警情时,总能快速响应、配合默契,用专业和团结守护着辖区平安。
如今,在王秀丽的带领下,第三班组已然成为辖区一道坚固且温暖的防线。班组成员默契协作、“灵敏”出击,持续为辖区排忧解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心与依靠,也让这份为民服务的热忱,在这片街巷中不断传递、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