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届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正在以行动显示对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上行的信心,美国《财富》杂志等外媒纷纷关注到国际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强调科技企业创新潜力对外界产生巨大吸引力。这些都向世界传递着越来越清晰的信号: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美国风险投资人艾琳·李2013年用神话传说中稀有、珍贵的独角兽来形容那些估值10亿美元以上、又未在股票市场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如今独角兽企业已经不像十多年前那样罕见,但它们作为高成长性、高创新力企业群体代表,被广泛看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风向性的指标之一。与去年报告公布的369家独角兽企业相比,今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在总数和城市分布范围上都进一步增加。而根据去年另一份报告,2016年至2023年,我国独角兽企业赛道从22个增至39个,从模式创新为主逐步转为技术创新引领。独角兽企业正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亮眼的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创新企业无疑将在全球独角兽企业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态建设、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也都将助力更多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而且,日益清晰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中国作为科创企业成长沃土的含金量。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政府,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未知领域时更有底气,后劲十足地不断追赶甚至引领世界前沿。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发展导向,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以独角兽企业为例,从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到今年全国两会“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的工作部署,人们从中看到了中国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发展劲头。当关税战、地区战乱、气候灾害等问题不断困扰着国际社会的时候,中国认准了自己的方向、也走好了脚下的路。 中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中国科技企业在竞争中创新,用创新改写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时代。如今,中国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共享经济模式已被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广泛借鉴;中国在5G、AI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突破,也为全球产业链优化和医疗健康水平提升提供了新选择。当中国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生活方式给来华旅游的外国博主们留下深刻印象,当DeepSeek让世界惊叹AI带来全新风口的时候,人们相信这些绝非“中国智造”刷新世界想象力的终点。 有观点认为,2025年很有可能是让世界对中国科技感到为之一振的一年。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又一个更高起点。数据显示,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再加上中国切实解决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愿意分享广大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回头看,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向前看,有积极的发展预期。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称,“只要秉持合作精神,就能激发新的增长潜力”,这句话道出了中外企业在机遇面前的普遍心声。 从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和科技竞争,往往能读出一个国家的胸怀和气质。从国际资本的真金白银投票,到技术成果全球共享所受到的广泛欢迎,都清楚表明了开放合作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中国将继续以行动证明,科技创新在这片热土上将进一步开花结果,因为它不仅有广阔的市场、坚定的政策支持和活跃的人才生态,更有与世界共谋发展的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