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好男儿谁没有一个从军梦呢?十二首著名的诗词,彰显军人情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09:37:52    


刚毅的面庞,挺拔的身姿,威武的军服,嘹亮的军歌,人民子弟兵这个自豪、光荣的名字吸引了无数有为青年投身军营,好男儿谁没有一个从军梦呢?

诗人们热情讴歌军人: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他有一个从军梦,那就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鬼”李贺,也有一个从军梦,“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家夫子”王昌龄发出了军人的豪情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赞美军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爱国诗人陆游感慨:“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民族英雄岳飞慷慨陈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诗词,彰显了伟大军人的独特情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一、《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外敌入侵的警报传到了长安,壮士们的心中哪能平静?将军手执兵符辞别皇宫,精锐的骑兵包围了敌人的龙城。

纷飞的大雪,使军旗黯然失色,凛冽的狂风,夹杂着咚咚的战鼓声。宁愿做个冲锋陷阵的下级军官,也胜过当个百无一用的白面书生。

杨炯出身于豪门大户弘农杨氏,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十一岁时就被誉为神童。他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是,杨炯对排在第一位的王勃非常不服气,他曾自负地说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我排在卢照邻之前,觉得很惭愧,排在王勃的后面,我觉得是耻辱

这首《从军行》杨炯用雄健的笔力,描绘出面对外敌入侵,大唐将士们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顶风冒雪、坚强无畏、奋勇杀敌的激烈战斗场面,突现了大唐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全诗洋溢着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赞颂了大唐将士们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军人气质。

外敌入侵,好男儿岂能坐而论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才是男儿本分。

二、《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武器参军,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看,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李贺,字长吉,出身于李唐的皇室宗亲。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因此有“诗鬼”之称。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到老家昌谷闲居,写下了十三首《南园》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山河有难,唯我军人。

三、《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敌我对峙,大战的气氛十分紧张。将士们的盔甲映着太阳,发出耀眼的金光。秋风中号角之声响彻天地,将士们半卷红旗,迅速赶赴战场,霜气凝重,战鼓声都沉闷不响。大战之后,伤亡惨重,将士们殷红的鲜血透过夜雾都凝结成了紫色。为了报答国君招贤纳士的诚意,将士们挥舞利剑甘愿为国君血战到死!

在李贺笔下,战争场面是瑰丽斑斓的、也是惨烈悲壮的,这样才更能衬托出大唐将士们强烈地报效祖国、甘洒热血的军人气质。

这首《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历来受到诸多名家的称赞。

四、《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大唐的旌旗在阴山上猎猎飘扬,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军人,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在沙场建功立业,何须考虑活着返回家园。

戴叔伦是唐朝著名的田园诗人,据说他幼年的时候就以才思敏捷闻名。一天,老师带领学生们到郊外踏青游玩,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正好遇见一只白色的公鸡站在高处啼叫。老师即兴拟出一个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

然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不出下联了。当到了日头偏西时分,,他们走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看到一只黄狗从大门内窜出来,追着他们狂叫。戴叔伦灵机一动,马上吟出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这首著名的《塞上曲》,戴叔伦写出了盛世大唐军人的豪言壮语,展现了他们豪迈、豁达、乐观的积极进取心态,“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一名句彰显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军人情怀。

五、《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的绵延云彩暗淡了雪山,遥望着一座孤城那就是玉门关。

身经百战的金甲已被黄沙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能把家还。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七岁的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境地区,到达过玉门关,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有着“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美誉。

在唐朝时期,青海和玉门关是对外战争的最前线。王昌龄在这首诗中,首先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图,说明了战斗前线条件的艰苦。接下来一句概括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敌军之强悍的战斗特征,表达了将士们的高昂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名句,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发出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彰显了大唐将士们坚韧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战斗意志。

六、《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出征的宴会上,精美的夜光杯盛满了送行的葡萄美酒,歌伎们为了助酒兴,弹奏起了欢快的琵琶。

将士们满怀豪情要一醉方休,请不要笑话他们醉倒沙场,因为这次出征,他们本来就打算为国捐躯,没有想活着回来。

王翰稍晚于王昌龄,也是一位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性格豪放不羁,二十三岁登进士第后,后来,在一代名相张说的举荐下,他以驾部员外郎的职务从军,负责往西北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对前线将士的情况非常熟悉。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凉州词》。

王翰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刻画出大唐将士们豪放、开朗、兴奋的激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歌颂了大唐将士们豪放旷达、马革裹尸的军人情怀。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被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打动过无数的热血男儿。

七、《白马篇》

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有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他与曹操、曹丕父兄三人合称为“三曹”,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曾经评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的诗家,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三国时期,参军成了那个时期年轻男子的主要职业和任务,曹植用雄健的笔力和华美的词章,写下了《白马篇》这篇他前期作品的代表作,他精心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抛家舍业、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年轻勇士形象。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名句,赞颂了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军人情怀,成为激励后人在抵抗外来侵略时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

八、《无衣》

先秦: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春秋时期秦国出征誓师时一首激昂慷慨的誓词,一首同仇敌忾的动员令。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了楚国的首府郢都,楚王派大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就这样秦楚两强联手,终于击退了吴兵,挽救了楚国。

这首意气风发、满怀豪情的诗,充分反映了赳赳老秦的尚武精神,诗分为三章,用“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句叙述了秦国军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他们以大局为重、一呼百应,他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他们协同作战、共同杀敌。表现了秦国军民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赳赳老秦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军人情怀。

最真诚的友情有两种,一种是同学情,一种是战友情,一朝为战友,终生是弟兄。

九、《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好友也要像多功的晋国大夫魏绛一样去从军保卫边疆。在三河道与好友怅惘分别,盼望着好友能像汉朝的“六郡良家子”赵充国那样建下大功。

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地连接云中郡。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陈子昂 ,字伯玉,初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举进士,后来升任右拾遗,所以人们称他为陈拾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名垂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就是陈子昂的代表作。

魏大是陈子昂的好友,陈子昂在长安送魏大参军时,写下这首诗,赠给魏大,表达了他对好友参军以求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抒发了陈子昂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十、《金错刀行》

宋: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正月,四十七岁的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从夔州(今重庆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是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积极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在这里陆游度过了一年火热的军旅生活。

第二年,陆游奉调担任嘉州(今四川乐山)知州。他根据在南郑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陆游在这首诗中借金错刀来抒怀言志,抒发了他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爱国主义壮烈情怀。“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体现出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十一、《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英雄事迹,大家耳闻能详。岳飞的这首词,千古传唱。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这首千古绝唱,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誓雪国耻的民族性格,强烈地感染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每当在外敌入侵的危急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唱起这首歌,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现在,这首《满江红》已经从中学的语文课本删除,换上了秋瑾的一首同名词。据说,原因是有胡虏、匈奴这四个字不合时宜的字,不利于民族团结。好友,您认可这种解释吗?

十二、《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十月,红军将士们越过岷山后,万里长征即将结束。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一代伟人回首往昔,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满怀豪情。他满怀喜悦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主席用雄健的笔力、精炼的词语高度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史诗。表现了红军将士们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彰显了一代伟人统帅三军、总揽全局、百战百胜的胸怀气魄,称赞了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新时代军人气质。万里长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