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我国文坛上的文学巨匠,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诗句,通俗却不失高雅,豁达中饱含激情,励志之余更具治愈之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品味他笔下的五首绝美之作,感受千年不变的魅力。
《望江南.超然合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春天。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翻译】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词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密州春天的景象,作者登上超然台眺望,此时此刻,春日未老,满城飘花,微风习习,杨柳依依,春水绕城,烟雨朦朦,千家万户都沉浸在温柔的春光山色之间。词的下半部分是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的感受,“寒食”二字进一步交代了时间,为后文的“新火”做铺垫,也为后文中思乡之情和有家难回的苦闷埋下伏笔。词的最后两句将全词的感情基调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从思乡之情转笔到珍惜当下美好时光,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环境。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背景】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在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而作。
【翻译】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游子,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赏析】词的前半阙描写与好友短暂相聚时的情景。一别三年,辗转各地,只有书信来往,短暂相聚,温情一笑犹如春天般温暖,你还是和过去一样沉稳不惊,高风亮节。后半阙写分别时刻的景象,“惆怅”二字奠定了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基调,淡月、孤帆、微云烘托了分别的氛围,面对此情此景,劝慰陪酒的歌姬不用太过凄婉,我们都在过着羁旅生活,此时此地是主人,彼时彼地又是客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说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与这句话有共通之处。
《浣溪沙.游蓟水清家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背景】《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三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政治风波和生死考验之后,他游历蕲水清泉寺时,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
【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三句层层递进,最终吐露作者心声,不要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才感慨时光匆匆,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全词展现了一种不惧艰涩生活,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
《行香子.迷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背景】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时期的作品。公元1086年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政敌多次陷害虽未得逞,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退隐思想。
【翻译】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赏析】人生很短暂,能做得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一段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的。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这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读者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景】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作者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翻译】三月七日,在去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手拄竹杖,脚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等小事情又有什么可害怕的?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略有寒意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时也就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赏析】此词为作者及友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词的第一部分描写途中遇雨本该是一件狼狈不堪的事情,但作者认为是生活的常态,以平常心态对待,自然释怀。第二部分主要描写身边事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不要轻信他人传言或者事物的外部表现,把自己的心态归零,回归正常,其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数百年励志名言。第三部分描写作者从醉意朦胧到回归现实,虽然在职场之中身心俱彼,屡试不爽,但词意告诫我们不应该心存畏难情绪,要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